在美国设定的期限到来之前,韩国终于屈服了。当地时间7月3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称,美韩已经达成“全面完整”的贸易协议。同时,据韩联社7月31日的消息,特朗普宣布,将在两周内与李在明在白宫举行首脑会谈。 此前,美国已经陆续和亚欧多国达成贸易协议,这次,韩国签下协议有些怎样的条款呢? 在最核心的关税税率方面,韩国得到的是15%,与日本相同,低于东南亚几个国家的20%。当然,在其他的附带条件上,两国有些区别。 日本和美国签署的协议,包括了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。韩国同样有这项的内容,不过金额略少,为3500亿美元。这些资金将 用于美方控制的半导体、二次电池、生物等核心项目, 其中1500亿将作为韩美造船合作的专用资金。 在强制采购美国产品方面,日韩也算是“难兄难弟”。日本同意进口美国汽车等商品,同时调整大米进口限额,保证美国优先。
韩国则是承诺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,或其他能源产品,不过不必购买大米和牛肉,这应该让韩国的农民松了一口气。 15%的关税看似比最初威胁的降低了不少,但仍然可以看作是对盟友收的“保护费”。 李在明在宣布消息时,表示他的团队在谈判中“每一步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”,但这仍然是建立在美国不尊重盟友利益的基础上,韩国不论怎么做,都只能是减少损失。 虽然是不平等协议,但毕竟也算是尘埃落定。李在明就此表示,韩美达成协议,消除了韩国出口环境的不确定性。 不过短期来说韩美之间的贸易是有了确定性,但长期来看对韩国的经济以及产业竞争力仍然是有损害的。毕竟关税是额外多出来的成本,并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,只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。
据《中央日报》的消息,就在达成协议之前几天,李在明还和三星、LG、现代等几大财团的掌门人,举行了一对一闭门晚餐,内容可能涉及对美投资的问题。 韩国媒体指出,此举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极大压力,因为那3500亿的对美投资,毫无疑问大头就来自它们。而且美国商务部长说得明确:90%的投资收益都归美方,这就更加压缩了韩国财阀们赚钱的念想。 事实上不论日韩还是台湾地区的企业,对美投资更多是政治任务,商业上是赚是赔,美国人并不在乎。这对于目前本身就面临巨大挑战的韩国财阀们来说,无疑属于雪上加霜。
贸易谈判本身让韩国付出了代价,不过这次的协议敲定,倒也消除了李在明本人和特朗普见面的障碍,华盛顿对他的“考察”算是过了关。 李在明6月初就职之后,其实也有过面见特朗普的机会。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期间,他原本要和特朗普会晤,但后者以国内有事为理由提前离开。
此后,特朗普忙着应付关税、以伊冲突、爱泼斯坦案等接连不断的国内外事务,会见韩国总统和这些比这些来,重要性很低。 除了总统之间没法会面之外,美韩间的关税谈判也同样有一些意外插曲:两国曾 定于7月25日举行财长+贸易代表的“2+2”关税协商,但因美国财长贝森特的紧急日程而推迟。当时韩国代表甚至已经到了机场,才接到电话说会议改期了。 这背后都折射出美国方面对韩国本届政府的疑虑和冷漠。 韩国政坛分两大派系,其中保守派大体上和“亲美”这个标签挂钩,而进步派则更加致力于争取更多的自主权。 说白了,进步派在政治主张里,隐隐就有一种逐渐消除美国影响的追求。李在明所在的共同民主党就是进步派的最主要政党,虽然他上台之后也多次强调要维护韩美同盟,但这种口头的示好,似乎并没能引来特朗普的另眼相看。
这使得李在明的很多工作也就不太好开展,因为 韩国总统上任后最重要的第一件外交大事,就是拜会美国总统。 这是韩国政坛的政治正确,如果新上任的总统没能先达成这个外交成绩就去先和别国接触,多半会引发国内质疑。 出身进步派的李在明,事实上可能也很重视中韩关系,但他也不能给野党这种口实。也因此,之前曾经传出过中方邀请他来参加九三大阅兵的消息,但最终不了了之。这或许并不是因为他不想,而是美韩之间都还没搭上线,不可能乱了顺序。 去白宫见完特朗普,李在明的“就职典礼”才算是全部完成,才可以去处理其他重要的事务。 对美国而言,韩国的作用在今天其实很重要,因为在半导体、造船等方面想要和中国竞争,华盛顿离不开韩国手里的积攒的基础。 不过这并不表示韩国在美国眼里能有很高的地位,特朗普虽然喜欢交易,但也是看人下菜碟,对于还需要自己军事保护的国家,他是不会真平等看待的。 所以,在白宫等待着李在明的,或许也不会是那么轻松友好的一次会面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